今天下午,助理說她接到一通學生爸爸打來的電話,目的是反應我們共同科目前推動英語悅讀計畫所提供的讀本太淺顯;另外,他又提出,由於台北藝術大學畢業生很多準備出國留學,因此他詢問是否可以開設準備托福考試的英語課程。
幾天前,由於科裡正在徵聘研究助理,一位爸爸打了電話給我,介紹他即將從研究所畢業的女兒,當然,說了很多女兒很適合這個職缺等等的理由。此時,我尚未接到她女兒的履歷資料。
兩通來自爸爸們的電話,卻帶給我ㄧ些感慨!兩位爸爸用如此積極的方式表達對孩子們的關心,我看到的是,”爸爸”與孩子們的關係樣貌,和自己成長的年代相比,的確有了很鮮明的不同了。
然而,我同時也看到自己的驚訝,以及隨之而來的警覺。這兩個被爸爸關切的孩子,一個已經唸了大學、一個研究所畢業,面對自己的學習和工作,我相信,她們應該都蓄積了基本該有的選擇與行動能力;或者說,至少,也應該有機會讓她們開始培養自我選擇與行動的能力。
前幾天,和唸小三女兒同學的媽媽小聊幾句,聊到她的焦慮,她說,常常聽到同事們在談孩子們的成績,讓她對自己兒子的成績感覺好焦慮,常常忍不住就破口大罵小孩。
同樣為人父母,我真的可以了解天下父母心!
但是作為年輕人的老師,也擔任過學生諮商中心主管的我,在接觸過許許多多快樂的、自信的、墮落放棄與悲傷自殘的年輕人之後,我想分享的心情是,讓孩子知道,成功也好,失敗也罷,這裡永遠有雙打開的雙手,沒有條件,也沒有”但是”,永遠就是相信她,接納她,這比什麼都重要!
曾經,一個憂鬱自殺獲救後的學生來找我,我帶她去吃飯。用餐間,她勉強擠出的笑臉上有著渙散的眼神,她問我:「老師,妳女兒幾歲了?妳對她的未來有什麼期望?」我想了想,回答她:「我只希望她能學會喜歡她自己!」霎時間,她停下筷子,眼淚奪框而出,久久不能自己!這一刻,我懂了,她也懂了!
這是每個人終其一生要去完成的功課,這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功課,因為每個人生來就是不一樣啊,每個人都要能找到喜歡自己、肯定自己的方法!
對關心溢餘言表的爸爸媽媽們,在這個高度資訊化的時代裡,孩子們能夠喜歡學習,願意一輩子學習,比當下她學什麼都更重要,您真的可以不要太擔心了,就讓孩子們多一點自由,也多一點責任,去為屬於她自己人生的許許多多課題作選擇、行動,最重要的是經歷挫折吧!
跨界的學思與關懷
差異,是唯一的共同!變,是唯一的不變!我們在嘗試著一種究竟的行動。歡迎你的加入,讓我們在一起,相伴一段,成為伙伴!
一個女性學術工作者的生命裡,除了學與思之外,關懷與愛的經驗深嵌在理性所構築的學術世界裡。因為關懷,在理性與績效的學術世界裡,自我日常的生活衝突不斷;因為愛的連結,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裡有著對人的熱情。這些不斷對話中的衝突與連結不僅形構出我生命的紋理,更是自我與知識的對話。
一個女性學術工作者的生命裡,除了學與思之外,關懷與愛的經驗深嵌在理性所構築的學術世界裡。因為關懷,在理性與績效的學術世界裡,自我日常的生活衝突不斷;因為愛的連結,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裡有著對人的熱情。這些不斷對話中的衝突與連結不僅形構出我生命的紋理,更是自我與知識的對話。
1 則留言:
謝謝玉鈴分享這篇文章,我在開南,也遇到好多憂慮與不開心的父母&他們相對也不安與不快樂的孩子。
想徵得玉鈴的同意,讓我與有緣接觸的父母分享這篇文章。
也想轉貼進我的blog中,如果玉铃同意,我想轉貼在我的blog中。
舒玲
張貼留言